帮助中心 关于晓然晓然---您身边专业、贴心的心灵伙伴

一例2型糖尿病好转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18-7-4 浏览次数:6070



时隔20年,在这个夏天,老爸的舌头终于再次尝到了西瓜的甜——我很想把这句话写得更矫情一点,因为那样才能表达老爸连续5周血糖正常带给我们一家人的欣快。自从20年前老爸查出严重糖尿病后,一向自律的他就再也没有吃过甜的东西,准确的说,舔都没有舔过。


我说不清楚他血糖正常了是什么原因,我很愿意瞎说,是我给夸好的。但是,这半年多的相处给我几点启示,也许值得分享的。


曾看到过一个研究,说增加多巴胺(一种参与动机和乐趣的神经递质)的活性,能够提高人体处理糖的能力。我作为心理学的拥趸,肯定是相信这一点的。


并且,一个重要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,大脑是一个高耗氧耗能的器官,如果它持续性的发出供给需求,其它不太活跃的器官就可能处于供氧不足或供糖过剩的境地,继而就出现各种疑难杂症。





修复童年创伤,不一定非要谈童年。


心理咨询只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。虽然心理咨询师不能给自己人做心理咨询,但是,耍点小手段是可以的。


跟我爸谈往事是谈不了的,但是,当我意识到父亲保留爷爷的习惯的心理意义时,就可以在这个习惯上下手了。当那些愤怒被表达,被接纳,他内在和他父亲的关系就有机会被和解。进一步,我和父亲的关系变得更亲密,就为他内在和自己父亲的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

此问题不便太深入,大伙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吧。不过提醒一点,如果有咨询师跟你说,你的问题是你跟父亲的关系问题,建议你跟父亲在现实层面和解,比如,去找已经另外成家的父亲聊天呀,为已去世的父亲办场法事呀,这些咨询都可以不做了。




做老年人观察,相比婴儿观察,更体现心理学的进步。


我不是在否认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对心理学的贡献。从科学角度说,婴儿观察很难排除观察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。简单说,就是,观察者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你到的结果。如果考虑婴儿心智的超强可塑性,或者说心智在一个做加法的过程,观察者这个对婴儿来说,完全莫名其妙的客体,长期的存在,是否对婴儿发展的影响是中性的,这点我还没有看到研究确证。


相反,老年人观察也许应该被提倡。因为一方面,老年人心智是成熟的,甚至说固化的,然后,他开始一个做减法的过程,一些问题容易被放大,也就更容易观察。另一方面,跟老年人交流,他所记得的、常说的内容,以及他所不愿回忆的重要内容,也许在心理学意义上更为重要。


总之,科学发展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,并不是永远向前的,人性也是一样,心理学更是如此。盯着婴幼儿不放,仿佛是盯着未来不放,结果可能是没有未来。


作者  何异


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,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。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。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立即删除。


技术支持:博搜科技